中俄就以军空袭叙利亚作出表态 捍卫主权原则!7月17日,以色列战机袭击了大马士革,导弹击中叙利亚总参谋部总部建筑大门,导致多名安全部队成员和平民丧生。几小时后,中国和俄罗斯几乎同步发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得到尊重……不应采取任何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与此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强烈谴责以军行动是严重侵犯叙利亚主权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中俄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形成了高度的战略默契。2011年,当西方试图复制“利比亚模式”干预叙利亚时,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共同投下反对票,阻止了外部势力干涉叙内政。此后,在推动政治解决进程和反对单边制裁等关键节点上,两国始终坚守“不干涉内政”的《联合国宪章》底线,成为叙利亚危机中的地缘政治稳定器。
中俄对叙利亚主权的捍卫基于对国际秩序根基的共同认知。俄方声明指出,以军行动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第2条关于禁止使用武力和尊重主权平等的规定,中国则强调“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中东多地陷入外部干预泥潭,中俄坚持认为主权原则不可选择性适用,无论是叙利亚还是其他热点地区,外部武力干预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中国对解除叙利亚制裁持保留态度,因为叙临时政府高层中潜藏恐怖组织成员,凸显切断恐怖主义链条的重要性。
尽管共享原则共识,中俄在具体策略上存在微妙差异。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是其地中海战略支点,因此俄方更加强调军事存在与地缘突围。近年来,由于反对派武装威胁赫梅明空军基地,俄被迫收缩驻军。相比之下,中国在叙利亚没有直接军事存在,但高度关注其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经济潜力。中方坚持解除制裁需以“叙政府履行反恐义务”为前提,通过亚欧会议等多边框架推动对话,强调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叙利亚困局十年未解,外部干预难辞其咎。西方单边制裁导致叙利亚重建资金冻结,基础设施修复停滞,平民生活艰难。域外大国向不同派别输送武器,使叙利亚沦为地缘博弈棋盘。以军此次空袭被叙政权视为将其拖入战争的企图,背后暗含地区力量重组的大国角力。
破解叙利亚困局需回归中俄倡导的解决路径。停火与和谈双轨并行,重启日内瓦和谈框架,将冲突各方拉回谈判桌。发展解困替代军事干预,中国通过民生项目在叙北部开展供水、供电设施修复,证明人道援助比导弹更能赢得民心。俄罗斯则推动阿斯塔纳进程,将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势力纳入和解机制。反恐与重建协同推进,只有切断恐怖链条,叙利亚重建才可能真正启动。
当以色列战机呼啸掠过叙利亚领空,中俄两国用“应该尊重”与“不应升级”两个短语,划出了国际道义不可逾越的红线。主权原则既是小国抵御强权的法律盾牌,也是大国避免陷入干预泥潭的理性边界。叙利亚的硝烟终将飘散,但中俄坚守的主权平等、政治解决、发展优先三原则,为这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提供了难得的稳定性力量。当和平进程真正由叙利亚人民主导,大马士革玫瑰将在废墟中重新绽放,这既是对一个古国尊严的归还,也是对整个人类和平理性的救赎。
宝盈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